广州万事达吊装有限公司

我最近在读《古文观止》,请问有什么别的书推荐的

时间:2024-03-29 00:47:18 浏览量:5635

    古文观止适合多大孩子看

    我最近在读《古文观止》,请问有什么别的书推荐的?

    谢邀。问:"我最近在读《古文观止》,请问有什么别的书推荐的?",回答:我画室的书桌上,摆放着三本时常翻阅的书籍:《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古诗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君如有兴趣,在此推荐给君闲时翻阅啊。

    《古文观止》是一本什么书?

    《古文观止》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并不是一本独创原创的书,它是清初康熙年间两位教书先生把历代较为优秀的古代散文选出来编成的一部古籍。

    由于所选文章颇有代表性,旧社会的读书人,一般都要点读这部书,作为学习古文的入门。可以说,这就是一部清代的语文散文教科书。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

    (一)《古文观止》简介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浙江绍兴两位教书先生吴楚材、吴调侯,精心选择自东周至明代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题名《古文观止》,作为学生的文学读本教材。

    全书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全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从文体来看,所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二)《古文观止》成书背景

    《古文观止》编者吴楚才、吴调侯二人均是当时的乡村私塾先生,以课业授徒为生,学识丰富。《古文观止》之所以成为我国古典选编典籍中的经典,与二人所做选编工作密不可分。

    他们选编此书的宗旨明确“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者设也。”出于教师职业的敏感,选编更多的是考虑“适合做教材”。几百年来,这部书里的多篇文章反复出现在中学课本中,多是要背诵的。比如《郑伯克段于鄢传》《曹刿论战》《捕蛇者说》《五人墓碑记》《陋室铭》等,如今依旧耳熟能详。

    《古文观止》所收文章均为脍炙人口的作品,问世之后,经过数百年的时间检验,直到现在影响经久不衰。

    (三)为何名为《古文观止》

    编者说《古文观止》“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谰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云尔。”这也是“观止”之由来。

    “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二位作者对自己做的工作和对文学作品的眼光可谓充满了自信。

    有人认为,《古文观止》算不上作者所认为的已达到“观止”境界的完美选本,但是经过数百年洗礼,有识之士依然将其作为最适合通识教育的古典诗文选本。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该通读、熟读《古文观止》;青少年学生学习文言文,应该将《古文观止》作为基本教材;学好了《古文观止》,学习文言文就基本不会有障碍。

    《古文观止》《天下才子必读书》有什么不一样,哪套好?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

    二吴对清代以前散文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偏重,重先秦、两汉和唐宋时期散文,轻两晋六朝和明代散文。

    《天下才子必读书》全书共十六卷,352篇。篇目按时代先后排列,分先秦、汉晋、唐宋三大部分。清初著名学者金圣叹编选批注的古代散文选本,多为古代名篇佳作,每篇均有总评,文中有夹批、夹评,金圣叹本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其评语富有较高的鉴赏性。从选文的数量来看,做到了繁简适中。从选文的范围来看,做到了选录重点作家的作品与选录一般作家作品相结合。从选文的批语来看,大都能做到要言不烦,得其要领,给人启迪。

    两本书的篇目有比较大的重复性。

    另外,有观点认为《古文观止》是在金圣叹选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评论部分,有很多类同,恐有部分抄袭之嫌。

    从名气上来说,《古文观止》要大的多,如果是应考之类的,或许可选《古文观止》,如果作为爱好者不防两者做对比阅读。

    《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哪一部更值得学习阅读?

    这个问题问得好,说明很多

    朋友尚未真正了解《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两部古籍的内容及其特点。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略微展开介绍一下,然后我们再定夺取舍或兼而有之。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和吴调侯共同编定的古散文精选本。该书是一部供私塾学童就读的启蒙读本。据传作者都是浙江绍兴人,举士不第,归乡里设馆收徒讲学,为教授方便,则为第子遴选了这部国学巨著。二吴虽名不见经传,但他们都留下了珍贵的散文精品读本,为后学研习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该书历来为学者认为是古散文选本中首屈一指的最好选本。它是300多年来流传广,影响大,且最具实用性的文学读物。当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浩如烟海,该书也难免文心海遗珠。尽管有研究者认为还有很多该选而未选的佳作,但不管怎么说,《古文观止》的权威性是不可撼动的。

    《古文观止》读后,真可谓叹为观止,选文上自《左传》(春秋三传)、《国语》,下迄明人佳作。从内容上讲,既涉及政治、哲学、宗教,又兼顾历史、骈文、艺术等等,是一部内涵丰富,选材广泛,体例多样的优秀文言文读物。同时对了解中华文明史以及历史知识,乃至人生哲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老少皆宜的通俗文本。正如该书书名所揭示的一样:本书辑录的文章是古散文的上乘之作,是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古文至此就观尽了。可见命名其对所选文章的高度评价!

    接下来再简介《资治通鉴》一书。该书由北宋著史学家、文学大家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凡294卷,上自周威烈王写起,下至五代的后周世宗在位的显德年间为界,涵盖16朝1360余年的历史。洋洋万言,历时19年方才付梓面世,多么浩繁的工程!

    宋神宗曾高度评价该书,他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正应和了唐太宗李世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主张。此书以其借史为鉴,可以治国之道首主旨,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及民族关系为主线,以经济、文化与历史人物得失的评价为辅线,全面总结了16朝兴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借民族的兴亡事警示统治阶级。因此,《资治通鉴》既是一部治国理政的政治巨著,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有人把该书与二十四史并立于同等位置,可见该书在历代的重要地位。

    总之,对于这两部都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巨著,如何选择怎样读法,这委实是一个二难选项。笔者认为,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最好先选择较通俗的《古文观止》,然后再读一下《资治通鉴》的白话文读本,最后再回归文言文原本《资治通鉴》,方可体味该书的精道之所在。

    有没有什么适合高三生的历代古诗词曲选读读本啊?就像《古文观止》之于古文一样的那种?

    诗:《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词:《宋词三百首》,曲:《元曲选》。

    要简单一点就去买套《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共6本,分别是《经》、《史》(上下两册)、《子》(上下两册)、《集》。

    《经》里面有《诗经》。

    《集》里面有《楚辞》、《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唐五代词》、《宋词》。

    精选的诗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这套书还有个突出的好处是文白对照,连《诗经》、《楚辞》都有翻译。

    这套书由齐豫生、夏于全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

    史记和古文观止还有资治通鉴有什么不一样?

    史记和资治通鉴还能够相互比较,古文观止放在这里明显和前两部书不一样。

    先说古文观止,这本书是文学选本,挑选出历代的文学名篇汇集在一起,给古代想写好文章的文人提供一个范本,类似于作文选的作用。看过古文观止的人都知道,我国目前中学课本里面的文言文几乎都是取材于古文观止,所以当你想去看古文观止的时候,你会发现大部分文章应学过而且已经能够背诵了。

    古文观止在选取文章的时候,基本标准是“厚古薄今”,先秦两汉的文章占了一大部分,而在先秦两汉的文章里面选取的史记里面的文章又占了很大的篇幅。在某种意义上说,古文观止侧重于散文的选择,同时又不抛弃骈文,虽然没有庾信的哀江南赋、曹植的洛神赋,却有人们熟知的王勃的滕王阁序、李华的吊古战场文。

    古文观止在编成之后,受到了近代人的追捧,这里仅仅举出两个例子。季羡林对古文观止非常赞赏,认为对写作帮助非常大。著名的翻译家尹宣(这个名字如果陌生的话,可以自行搜索,尽管搜索出来的信息也是少的可怜,最好阅读何帆法官写的尹宣简介)在翻译《辩论 美国制宪会议记录》的时候,为了找到翻译的语言,让他的学生在他翻译的间隙,阅读古文观止,可见,一种书籍的用处很多,只要还是看怎么利用。

    接着谈几点史记。史记是大家熟悉而又陌生一部书,说熟悉是因为知道这部书的人非常之多,说陌生是因为通读过史记的人按照人口比例来算少之又少。

    史记这本书并非是司马迁的本意,书本来的名字叫《太史公》,有人说叫《太史公书》,前者更加接近两汉时期及先秦时期书籍的命名方式。

    史记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司马谈合著的作品,而且是父亲临终时候让他务必要完成的作品。在太史公自序里面,司马迁陈述他写这本书是为了继承孔子春秋的理念,臧否古今人物。

    史记本身有五个体例: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这几种体例都不是司马迁自己的创造,而是在先秦典籍里面继承而来组合在一起。本纪描写的是宰执天下者,所以项羽和吕后可以破例;世家是诸侯或者关键历史具有伟大作用的人物,所以陈胜虽然是一介平民,得到了司马迁的肯定,而司马迁为了表彰儒学高于其他学说的地位,直接将孔子升为世家,而其他的老庄申韩都是在列传里面;立传也不是为了公子王孙树碑立传,而是记载了那些在历史上暴得大名,以人格魅力流传于后世,却又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比如游侠,比如刺客,比如商贾。所以说史记就是一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文化思想的全景描绘图,如果仅仅是成王败寇的故事,会让史记黯然不少。

    据说本来司马谈写史记是从尧开始写,但是司马迁改成了黄帝,黄帝和尧的区别在哪里?黄帝地位的确定靠的是武力,所以司马迁早早就认识到武力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单纯的暴力他又是极力的排斥,所以才会在世家的开篇写下吴太伯让位的故事。

    最后说下资治通鉴。虽然司马光和司马迁都是大史学家,资治通鉴和史记甚至被称为史学双壁,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认为资治通鉴不如史记伟大,资治通鉴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为了君主治国而写,在他的书中必然为了服从治国的主线,淹没掉那些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和事件。

    但是资治通鉴也有其伟大之处,他为我们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主轴提供了一个模板,并且因为这部书虽然出于众人之手,但是最后定稿人是司马光自己,也避免了那些多人修书前后思想自相矛盾之处。阅读资治通鉴的时候,配合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理解的会更加深刻。

    《古文观止》哪个版本最好?

    我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有的侧重于出版社,有的侧重于注释者,各有理由,又都不精当。

    诚然我们现在谈图书版本,通常情况下考虑三种情况,一是装帧用纸排版,属于技术层面,一是出版社,属于擅长特色,好比某人的拿手好戏。三是作家或者注释者。

    现在会买书的都会从这几方面入手去比较,知道一些的一般只看出版社,笼统的说,中国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是好版本,外国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是好版本,学术著作,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是好版本,外国哲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是好版本。历史古籍,中华书局出版的是好版本。

    如果细究下去,拿古籍来说,通常情况下,繁体竖排,要比简体横排版本好,首先是看着好,古色古香,内容跟形式十分协调。其次内容好,古文用繁体字印刷是自然而然,最好不过的,繁简字,异体字,在古人那里代表的是不同的字义,如果统一用简化字,对于研究理解原文以及古文字不利。

    有了上面的认识,说到古文观止就容易比较了。

    出版社,不用说,选择中华书局没有错,译注者,中华书局出过好几个译本,有启功先生主持的,还有别人的。如果你侧重于译注者,感觉启功在这方面不够权威,觉得阴法鲁更合适,那就买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如何选择,侧重于出版社,还是侧重于排版装帧,还是注释者,看自己喜好。

    初学者喜欢既有注释又有翻译的版本,这是为了方便阅读,不能算作版本优劣与否的标准。

    古文观止有一个很好的版本,就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繁体竖排本,由原编者注释,解读。

    排版应该是影印的原版,每行有界格,原文字大,随文小号字体注释,注释简洁精当,浅显易懂,十分方便阅读,因为是繁体,所以需要读者对繁简字有一定的转化能力,除此之外,阅读体验胜过任何一个译注本。

    《昭明文选》和《古文观止》相比,哪本书更有价值?为什么?

    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我认为,要看两部作品谁的价值高,还是要先对两部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1.?先说说《昭明文选》。这是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注意不是诗歌总集。它是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当时的文人编选的。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故称为《昭明文选》。这部文选收录了周朝至梁朝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700余篇诗文。算得上规模比较大的一部文选了。

    ?这部文选第一次,注意是第一次,划分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萧统他们认为以前的诸子百家很多的文章都是“立意纪事”之作,不符合“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翰藻”的标准。也就是说很多都不是正儿八经的文学之作。那什么才算真正的文学作品呢?萧统他们认为,只有那些辞藻华丽、善于用典和比喻的文章才是真正的文学之作。因此,这部文选收录了很多诗、赋、辞等文章,大多是文雅之作,而对于经史子就没有考虑收录了。

    ?这样一部文选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第一次区分了文史的界限,对梁朝以前的文学做了系统的梳理,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诗文总集,也成为后世必读的一本书。在宋朝更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话语流传。可见,这部文选的影响力之大。可以说梁太子萧统做了一件对中国文学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他也随着《昭明文选》而载入史册。

    ?2.?再说说《古文观止》。这部作品是清朝康熙年间由浙江的吴楚材、吴调侯编订的散文选本,作为私塾学生的教材使用。该书收录了东周至明朝将近两千年的222篇散文,包括骈文。

    ?这本书原本不是特意要出版面世,而是吴楚材、吴调侯随手而编的讲义,以致于好事者抄录而去,随后出版面世。

    ?这本书选入的作品时间跨度很大,选取了多个历史时代具有代表其思想和艺术风格的作品,因而很少有单调的感觉。以时代为纲,以作者为目,将各类优秀作品集中于一处,方便后来者快速查阅。对后世影响也很深远。但是就因为时间跨度太大,以致于两位作者在选择篇目时,没有收录先秦诸子的文章,对南北朝和金元时期的作品不顾,留下稍许瑕疵。

    ?3.?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两部作品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经典,对于中国文学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我没什么事时,便经常翻阅,大声读一读,感觉很好,真敬佩、仰慕中国古人的才华。

    ?最后,要说两部作品谁的价值更大,我认为就像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还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观点,关键是看人从哪个方面去学习。鲁迅先生曾经评价两部作品,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两部作品都一样不可轻视。何必为了谁的价值更大而争得头破血流呢?

热门话题 更多